【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质量万里行】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防水:用大数据助力企业质量提升
2017年11月,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中国建材报、中国质量报、中国房地产报、中华建筑报、搜房网记者组成的媒体团走进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防水,采访了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防水质量提升相关情况。原文如下:
今年年初的大会上,潍坊市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防水”)总裁郑贤国提出“信息化、质量提升”的年度目标,要求所有的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人要围绕这一目标而努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质量领域也被海量数据所充盈。大量使用数据分析来优化企业的各个运营环节,特别是在质量管理方面,通过基于数据的优化和对接,实现节约成本的同时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产品)质量提升进行到一定阶段后,仅凭个人的经验和责任感,是无法解决配料时的投料精度和生产时的卷材张力和厚度控制的。”11月,建筑防水行业“质量提升万里行”媒体采访团走进山东潍坊,参观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防水10月份刚投入生产的美国阿迪集团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时,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防水工程公司总经理胡希宝表示,“这时就需要现代化的设备来实现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对质量控制的精密程度了。特别是那些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能够储存很多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科学分析,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能够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防水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这两条防水卷材生产线的关键设备都是从美国阿迪采购的,包括全自动调偏装置、在线自动测厚装置、智能温控进料配料系统等,”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防水华北生产基地副厂长陈军华介绍,“具备可控连续冷却、双混合物浸涂和多涂层技术、可快速切换品种等特点,产品厚度偏差不超过0.05毫米,提高并稳定产品质量;同时线速最快可达每分钟80米,单条生产线年产能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
单条生产线年产能2000万平方米!记者不由得惊住了。要知道2013年工信部发布的《建筑防水行业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准入条件》是单线产能1000万平方米,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防水新的生产线年产能比准入条件足足提高了两倍。
业内专家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1000多家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企业,然而,其中拥有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平方米生产线的企业不足10%,即算是这10%的企业,也面临着机械化及精细化程度不高、单位产品能耗过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专家表示,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防水继去年6月华南生产基地两条阿迪防水卷材生产线投产后,今年10月又在华北生产基地快速推进两条阿迪防水卷材生产线投产,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高品质生产线的投产,既扩大了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防水的规模效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又稳定了产品的质量,可谓一举多得。
作为“质量提升”的鲜活样板,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防水从来没有满足于单纯依靠于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带来的提升。每年一度的五大生产基地生产技能比赛大比武、每月的产品质量日都引起了随行记者团的浓厚的兴趣。陈军华向大家介绍道,“五大生产基地现在每年都要进行一届生产技能、安全环保等定项的技能考核大比武,今年的比赛就集中在11月份进行,到11月底将全部结束比赛。比赛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卷材厚度/长度控制、检测类比赛及安环大检查等。
“除去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平常每天都要做的自检、抽检、送检外,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每个月的15日被定为产品质量日,每月的这一天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五大生产基地整个生产研发及质检系统会进行一次产品质量大对标,对标内容包括成本控制、节能控制、环保指数、产品性能等等。”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防水产品研发总监助理陈鸯飞博士说道。
“有对比才能看到差距,除了内部对标,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还会进行行业对标,向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行业内的最优秀的产品看齐,同时对标国际上最先进国家的防水产品,放眼全世界的优秀产品去学习、去不断提升。”说起这些,陈博士激情满满。
“你们进行技术改造,最终确定最佳改性温度的依据是什么?”
陈军华表示:“大数据是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做一切决策的前提。从配料开始,整个生产过程的参数自动采集、自动存储。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的智能温控进料配料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完成自动化操作,对配料过程中的时间、温度、重量、电机频率和电流变化等工艺参数进行采集、跟踪和分析,建立工艺参数和产品性能指标的数据库,通过数据积累和曲线分析,为优化生产工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胡希宝表示,对配料过程中的温度曲线、重量曲线、电机频率和电流曲线等工艺参数采集、跟踪和分析,建立工艺参数和产品性能指标的数据库,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和稳定性。成品厚度、宽度、重量实现在线测量并存储,通过数据积累,将为企业的精益生产提供明确的提升方向。
大数据为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防水带来了巨大机遇。他们能够通过大数据解决方案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通过迅速地解决问题和根据用户实际使用方式改良产品,最终提升产品质量。(作者系中国建材报记者)